“六个走在前列”——中小企业服务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来源:      阅读:616次










 近日,由长沙市工信委主办的“2013长沙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系列服务活动总结讲评会”在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圆满召开,全面总结了2013年各项服务活动的成果,并对2014年系列转型升级服务活动的服务重点和内容进行了整体部署,全市各区县(市)、园区工信系统负责人、新闻媒体以及200余家中小微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市政府副市长何寄华出席会议。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发布了《2013年长沙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系列服务活动工作报告》,转型升级系列服务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代表公布了《系列服务活动专家评估报告》,多家企业和个人获评2013年转型升级系列服务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

整合推动,集成开展2013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


2013年,长沙市工信委依托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继续开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系列服务活动,通过管理升级、协同创新、上市对标、与创业同行和转型升级大讲堂等5大服务活动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已是自2010年首次开展“管理升级”活动以来的第4个年头。这种“政府扶持枢纽平台—平台聚合服务中介—中介集合服务企业—企业集体受益发展”的中小企业服务机制和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活动助推企业增强自生发展能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服务方式,已成为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小企业服务“长沙模式”,并受到全国兄弟省市和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2013年,长沙市工信委在过去几年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的需求,推出“管理升级”、“协同创新”、“上市对标”、“与创业同行”和“转型升级大讲堂”5大中小企业服务活动,以“转型升级”为品牌对各服务产品按序号命名,为长沙中小企业分类提供要素协调、能力提升和团队建设三类服务,从创业技能整体提升、突破管理瓶颈、导入创新体系、规范上市要求等四个方面来开展提升帮促工作,同时树立企业典范,以示范促全面,点面结合、系统服务。


系列公共服务活动于2013410日由市政府进行统一发布,采取全市分区巡回推介、企业集中报名的方式,形成了整体活动品牌、扩大了活动影响、节约了企业时间。此外,为确保各公共服务活动实施效果,2013年还建立了科学严谨的服务效果评价机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专家教授成立了“长沙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产品考评委员会”,对活动的承办单位、智力支持机构和参与企业,从产品设计、资金预算、实施流程、实效评估等方面对各服务活动进行考评。全部活动的资金投入均经过市财政局相关预决算流程评估,严格保证资金预决算的控制和活动的实效。


五大服务促转型,企业获益得发展


2013年五大服务活动共深度服务企业246家,辐射我市所有区县(市)、园区,系列服务活动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涵盖创业辅导、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资本运作、顶层设计等多方面服务,初步形成了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产品体系。


1、管理升级活动


2013年以“瓶颈突破系列活动”为主题,选择“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两个方向,帮助企业定向突破管理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中,战略训练营以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为目标,促进企业明确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共计95家企业报名,43家企业参与先后4期的集中训练营,最终31家企业通过考核完成四个阶段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战略制定方法,明确了企业发展路径,制定了企业战略报告。营销训练营以促进企业的品牌及营销网络建设工作为目标,帮助企业突破瓶颈,共计69家企业报名,30家企业进入集训,23家企业全程参与,验收结果显示全程参与企业在瓶颈突破期间销售额同期平均增长48%,利税同比增长35%。参与企业树立了管理出效益的信心,为我市中小企业树立了突破管理瓶颈的学习榜样。


2、协同创新


2013年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示范活动在7个月内,对60家企业进行研发管理及信息情报收集与分析能力的集中诊断;组织50家企业分角色培养产品经理、流程经理、项目经理、首席信息官、情报信息员等,开展各类培训课程55场次,协助企业信息采集139场次,并组织43家企业赴深圳考察学习交流。同时,组织开展企业金融对接13场次,技术对接3场,举办沙龙3次。活动参与企业新立研发项目同比增长42%、新产品开发数同比增长34%、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52%、新产品开发对产值贡献达到34%,同时在销售额、新进科研人员数、科研经费投入、参与标准制定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产学研金”结合,帮助5家企业完成了5882.5万元的银行融资,促成49家企业与科研院及国内外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举办完成的3次“创新企业家联盟”沙龙活动形成品牌效应。


3、上市对标


2013年上市对标活动以培育一流现代工业企业为目标,以对标、培训、沙龙等活动为手段,依托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国内一流的优势资源为拟上市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导入理念、提供方案、搭建平台、对接资本,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服务,帮助企业找出实现成功上市存在的差距,为企业培养了上市工作的核心人才,培育了一批拟上市后备企业。活动为全市拟上市中小工业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使他们能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进行沟通和对话,进一步提升了视野和境界,为制定“梯度培育”计划、开展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4、与创业同行


2013年与创业同行活动在进一步强化服务要素基础上,以集聚和提供创业服务资源为核心,围绕“智力、金融、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的对接,切实推进对小微企业的全面支持和多点服务工作。活动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点燃激情,夯实基础。通过多轮培训辅导,创业者激情被点燃,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帮助创业者及团队提升创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夯实了创业基础,调查显示98%的活动参与企业认为收获良多,其中62%的企业真正开始将培训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二是多方参与,全面对接。2013年服务内容新增了市场开拓和人才对接服务,整合了百度湖南竞网、智通人才等服务机构,实现“智力、金融、人才、市场”四大要素资源的全面对接服务,45家企业获得百度市场推广服务,56家企业获得人才招聘支持,多家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融资意向,3家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股权融资合作意向,1家企业已成功股权融资1500万元;三是层层筛选,培育典范。“与创业同行”活动通过竞争性的层层筛选,挖掘了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创业典范,为长沙工业储备了发展后劲。


5、转型升级大讲堂


2013年在原有“管理升级大讲堂”、“协同创新大讲堂”基础上整合成统一的“转型升级大讲堂”,面向全市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全年共开展了8场公益性讲座,涵盖宏观经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团队建设、质量管理、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创新管理等多个方面,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长沙中小企业传道、授业、解惑,启迪发展思维。全年共计800余家企业、2000余人次参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在我市企业界营造了转型升级的浓厚氛围,扩展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视野。


领导关注,明确服务重点、指明发展方向


(在2013年长沙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系列服务活动总结讲评会上,何寄华副市长对下一步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


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系列服务非常有必要。


首先这是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有几个不足:一是目标的茫然性;二是发展资源的有限性、局限性;三是存在内生动力、核心技术的瓶颈;四是发展信心的瓶颈和缺失。我们的系列服务活动要针对这些问题来搭建平台、邀请专家、激活思维、形成共识、增强动力。


同时,也是推动产业倍增之举,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通过具体服务才能够更多的了解市场、辅助信心、形成动力,更好发展。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还是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苗子,通过服务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更将推动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企业家们的互动合作,还能够推动产业链的形成。


服务活动更是我们政府服务经济的重要的手段,我们政府要搭建公共平台,抓好企业家群体的培育。


要更高水平地搞好服务工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是要增强针对性。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企业和企业家要带着问题选择和参与活动,专家和部门要针对问题提供服务,这个针对性要贯穿活动的顶层设计和服务全程。其次要有目标意识。明确我们开展服务活动的目标就是要发展长沙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产业。还要培育企业家,让有创业愿望、有创业能力的人,得到熏陶、得到辅导,更快成长。通过参加活动要让企业获益,使得企业通过系列活动改变经营理念、营销路径、聚合企业发展的资源实现发展。


二是要注重系统性。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在一个全国的市场竞争当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我们的服务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适合的产品。在每个产品里面也要注重分层级和配套,要有系统性、差异性,要提升企业家素质,针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市场体系的建立,针对我们产业集群的打造来设计服务。


三是要着力市场性。三中全会特别讲到市场对资源的核心配置力量,我们做中小企业服务也需要市场来检验、来推动,而不是说政府用一种方式和一支队伍长期这么做下去。要基于企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企业数量覆盖面,区县和园区要积极的参与进来;企业要保证参与服务活动的自身的投入配套;对服务机构要通过招投标方式来选择,并让企业参与选择,实现双向选择。


在下一步的服务活动中要做好几个方面,要从抓服务提升、抓方案落实、抓市场对接以及抓宣传发动四个方面进一步搞好系列服务工作。


第三只眼看中小企业服务“长沙模式”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湖南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对长沙中小企业服务工作进行了点评,提出了“长沙模式”。本段转载自2014120日《中国经营报》)


把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结合起来是“长沙模式”最核心的内涵。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按市场的游戏规则和机制来推动资源配置,这是长沙工信委推动规模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长沙模式”有三个鲜明的特征,或者叫三大创新。


首先,“长沙模式”中的政府行为符合国际规则。WTO以反倾销为核心,多哈回合谈判以反补贴为核心,2017年就要颁布实施,如果那时我国的工业园区还给企业减免税收,给企业优惠地价,享受了这些优惠补贴的企业产品出口,不仅面临高额关税,而且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可能成为被告。欧美一直按照这个规则在做,它即使要支持要给补贴也是通过预算给非营利性社会中介机构(简称NGO),再按照NGO即非营利性社会中介机构内部的游戏规则配置给具体的企业或机构,并且要求符合它们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即政府不做运动员,只做裁判员。


长沙市工信委等政府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考虑得比较清楚,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的资助不再采取过去那种直接对接企业方式,而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给予资金扶持、关键要素扶持,按照NGO的游戏规则去推进。


其次,“长沙模式”中的服务产品能满足企业最真实的需要,即以管理升级来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之所以选定管理升级为突破口,主要有几大现实需求。前几年,金融危机等多种危机叠加导致企业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盈利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进一步扩张市场很困难,倒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练“内功”。“内功”最重要的是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以及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长沙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家企业都有至少一项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成果,但市场调查发现,长沙百分之八九十的企业出现了经营管理的“天花板”现象,需要突破老板们和经理层的眼光、理念及系统的经营管理能力局限。


最后,“长沙模式”实现了“三员分离”,在机制上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格局。以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平台,这是一个民营化的平台,以民营的机制来应对所有的服务对象,是平等运行机制。服务中心要赚钱,首先得说服政府,政府愿意给钱,中心才可以运行,同时政府还要监督服务中心做得行不行。政府从原来的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把运动员的角色给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由他们去干。同时也让专家团队充当教练员,工信委则专门成立了长沙市现代产业发展研究会,让他们指导服务中心要提供哪些服务并且评估这些服务的价值和价格等。上述这些做法,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机制,就不会使政府的职责落空,这在全国也是重大的创新。“三员分离”既整合了中介机构的力量,又把专家团队的力量整合进来,也把政府的有形之手融合进来,形成资源、知识和经验三者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高度整合,然后平台面向区域内中小微企业服务。


“长沙模式”代表了未来政府事务性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也正好指引了这个方向。接下来,长沙需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以及怎样把服务面进一步扩大的问题。我认为,“三员”需要进一步分离,比如政府购买知识产权这种无形产品的定价问题,需要第三方来进行评估定价;而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做好服务,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来的瓶颈突破和现在四个产品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比如在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多个产业联盟面向产业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