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经济加快“走出去”,组建优势跨国集团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来源:红网新闻      阅读:1059次


“围绕‘走出去’做文章,既可对湖南现有产能过剩的产业进行全面清理,以重组、合并、联营或建立联盟等形式组建跨国集团;也可整合湖南现有优势资源和行业组建跨国集团。”
  
  今日,湖南省政协委员钟瀚德在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湖南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开放推动全面改革和发展转型。
  
  “走出去”迫在眉睫
  
  开放型经济仍然是湖南经济的一块短板。2012年湖南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总量的0.57%,只有江苏的4%、重庆的41%、河南的42%。这与湖南经济总量全国第九、中部第二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中部地区共生崛起的大势不相适应。
  
  钟瀚德说,开放型经济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相互结合。过去湖南实行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湖南一次性能源先天不足,无油、缺气、少煤,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预计到2020年全省能源依存度将超过60%;且湖南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对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的增量需求很大,只有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才能在更大范围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走出去”企业存在三方面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联、三一、华菱、湘电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加快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核准境外企业794家,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50.96亿美元;已有64家企业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拥有水电、路桥、房建等一批影响广泛的湘军品牌;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发展,已形成年派出劳务人员1万余人、常年在外劳务人员3万余人的规模。
  
  但是,钟瀚德认为,湖南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着三个方面问题: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缺乏推动全省“走出去”战略中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缺乏属地化经营手段,“走出去”企业大多经营目标不明确,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不能“接地气”、“服水土”,难以适应属地化的发展要求;投资合资领域偏窄、对外投资合作形式单一。
  
  “以对外承包工程为例,其经营方式以低层次、单纯性的劳务分包、土建分包、施工总承包等居多,而中高端的咨询设计、技术标准‘走出去’的很少,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相结合的业务形态基本上还是个空白。”钟瀚德说。
  
  进一步推动湖南“走出去”战略
  
  目前,中东、中亚、拉美、非洲等国际新兴市场发展潜力不断增强,钟瀚德针对湖南实施“走出去”战略、抢占国外市场提出了4点建议。
  
  积极申报构建中部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以来,各地都在抢抓机遇申报自贸区,竞相构筑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钟瀚德认为,通过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立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岳阳城陵矶港口等交通枢纽优势,加快临空临港经济发展,打造外向型产业集聚平台和国际经贸平台,主动分享全球化红利,为湖南尽快申报构建中部自贸区创造有利条件。
  
  建立开放型经济研究咨询中心。钟瀚德建议由省领导牵头,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智囊库,专门为湖南开放型经济号脉,负责国际上相关项目的规划、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
  
  组建具有“走出去”竞争优势的跨国集团。钟瀚德认为,可以利用已有的“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应注重政策引导,重点向具有“走出去”竞争优势的跨国集团倾斜。
  
  构建“走出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政策体系的同时,要加强相关部门和对外投资合作企业的沟通,适时组织防范风险培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风险发生时共同应对;支持企业参加境外资产和出国人员的保险服务,增加对外投资与合作的参保范围;及时向企业提供境外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支持企业在境外遭受税收歧视时申请启动税收协商调解程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